我的女儿是公元2020年出生的,我的而立之年,也正是在那一年,
我萌生了写回忆录的想法,我想把我的回忆串起来,等有朝一日孩子会阅读了,再拿给她看,
让她也浅尝父亲这串又酸又甜的糖葫芦!但事与愿违,新冠疫情爆发了,社会陷入一片恐慌,
政府开始管控,生活上少了许多方便,对我这种自由职业的人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,
我开始为孩子的奶粉钱发愁,这时候我又想:嗨,我既没有伟大的成就,又没有泼天的富贵,
写个鸡毛的回忆录,闹笑话了不是?再一个,咱还年轻着呢,吃的盐和走的桥远远不够,
阅历尚浅,能写出什么好东西?还有,看书没多少,肚子里挤不出几滴墨水,
净写些大白话的流水账,读起来味同嚼蜡。关于“大白话”,我曾被笑话了好几年,
那是我刚毕业参加工作,第一次写专项施工方案,很多专业术语不懂也不会用,
所以就写了很多直白的话。拿给总工审核时,他一边看一边笑,在上边圈圈点点,
说写的不是很专业,让回去改。后来这件事不知怎么传遍整个部门,
每次一起吃饭领导就在饭桌上提起此事:“写的方案都是大白话…”,然后就是一阵笑,
我只能跟着大家一起笑。综合以上原因,回忆录不写了,时下最重要的是抗击疫情。
如今,2025年的序幕就要揭开了,过去的一年,我的时间被工作充满了,但越是繁忙里,
夜深人静的时候脑子里越想东西。想过去的,想今天的,
想明天的;心情好的时候就回忆美好的过往,回忆幸福的时光;心情不好的时候,
就想那些遗憾的或者失落的。我大概是得了一种叫精神内耗的病,内耗是痛苦的,
解决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说破无毒,于是,把回忆写下来的想法又浮出脑海。
年轻怎么了,回忆录既然要写,早写晚写都是写,反正是自己操刀,管它什么时候开始呢。
我的人生虽没有《大宅门》的大起大落,也没有《父母爱情》的平凡与真,
也没有老舍先生《我这一辈子》的曲折懦弱,但这些好的作品大都来源于生活,
出自生活而高于生活,有根之树有源之水,真实的哪怕多么平淡无奇,也能得到人们的共鸣,
想到这里,我下定了决心,写!
真到了提笔的时候,犯了嘀咕,从哪开始写?用什么风格写?分几段几章写?
按主题分部写还是按时间发展轴写?写之前是不是还得列个大纲,否则东一下西一下,
走着走着迷路了怎么办?关于这些问题,从决定执行想法,到开始落笔,又困扰了一段时间,
明明觉得有很多要表达的,却不知如何去诉说。主要在两大思路上难以抉择,
一个思路是按照主题展开写。到了这个年纪,车房媳妇儿孩子都有了,
人生关键节点都经历了,教育,医疗,住房,养老,婚姻等几大主题,可以分别展开来说,
每一部分都是有故事的。另一个思路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写,就是简单的流水账,
从有记忆的年龄开始写,一点一滴的跟着回忆来,中间再穿插相关的碎片,
每一个年龄段也都是有故事的。
最后拍板定案,不纠结了,就按照时间发展轴展开写,或者说按照长篇小说的套路,
讲一讲男主人公吴某酸甜苦辣咸的前半生。